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
【服药有讲究】吃药不喝水,23岁姑娘吃出食道溃疡
2021/12/10

吃完药,喝口水,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规动作。可是,生活里也有些人,在吃药的时候为了方便,选择直接吞食,殊不知对于某些特定的药物来说,危害是极大的。


小朱,今年23岁,近日因皮肤问题服用多西环素。前天晚上,因加班太晚,回到家直接干吞药物后就睡觉了。第二天早上起床,感到胸骨后烧灼感、胸闷、胸痛、进食后感觉更加明显。在坚持了一天,症状依旧没有任何好转后,第三天一大早,小朱就走进了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消化内科就诊。

“连喝水都是火辣辣的感觉!”一见到医生,小朱就迫不及待地说着自己的痛苦。通过详细的询问及症状描述,消化内科医生初步判定其为药物造成食道腐蚀,即有可能引发食道溃疡。为进一步检查,小朱进行了无痛胃镜检查。


果不其然,在胃镜下,消化内科医生蔡启茂发现小朱的食道有4个多发溃疡,不过万幸的是,发现及时,后续服用修复食道黏膜溃疡药物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注意温凉软食等,将可快速恢复。如食道溃疡没有及时发现,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大出血、胃穿孔、狭窄等风险。

关于吃药不喝水的问题,消化内科医生蔡启茂提醒到:“其实吃药引发溃疡的案例,并不在少数,最常引起食道溃疡的药物就是四环霉素或它的衍生物,因其具极酸性,常被制成胶囊状,希望它到肠胃里才被释放,减少服用后的不适。但比起锭状,胶囊更容易卡在食道,黏着在食道壁上,造成大量的酸性药粉直接和不耐酸的食道黏膜接触,进而引起发炎、溃疡,严重者甚至穿孔破裂,导致死亡。所以在服用药物时,我们最好饮用200ml以上水,同时服药后不可立即躺下。”

健康提醒:吃这些药必须喝水


部分抗菌药物

如喹诺酮类、磺胺类,其代谢产物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,故需大量饮水,稀释其在尿液中的浓度,加速排泄。

抗痛风药

如排尿酸的苯溴马隆、别嘌醇,服药的过程中多饮水可防止尿酸在排泄的过程中形成结石。

引起口干的药品

如茶碱类、阿托品片、山茛菪碱片等。

利胆药

如熊去氧胆汁酸可引起胆汁的过度分泌和腹泻,应多喝水,以避免过度腹泻而脱水。

 电解质类

腹泻时口服补液盐每袋要加200-1000ml温开水冲溶后服下,补充因腹泻而丢失的水分。

此外一些抗酸药如达喜(铝碳酸镁片),肠道黏膜吸附剂如思密达(蒙脱石散)等需要按药品说明书的水量服用,既不能多也不能少!

当然,也不是所有药物都是要喝水的,以下这些药物要少喝水:

止咳类药物

如止咳糖浆、复方甘草合剂等。这些药物较黏稠,服用后会黏附在咽部,如果喝过多水,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,减轻药效。因此,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后5-10分钟内不要喝水。

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

这些药物服用时一般只需少量水即可,且服药后半小时不宜喝水。服药时如果喝很多水同样会稀释药物,降低药效。但可以用少量水送服,以降低服药不适感,50毫升足矣。

靶向药物

有的靶向药在服用前后是有讲究的,需要在餐后1小时内避免饮水,以减轻消化系统不良反应。

抗心绞痛药

比如硝酸甘油片,需要嚼碎、含于舌下,一定不要饮水。因为舌下毛细血管丰富,能很快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药效。千万不可口服,舌下含化后也不要饮水。

上一页:半月连续接诊8例 老年人请警惕 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/
下一页:“一二三四、抬手……”这套对女性有益的健康操,跟我一起练吧!
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© 2020 版权所有 地 址:义乌市福田街道聚宝路20号             电 话:0579-83820000 备案号:浙ICP备2020032463号       技术支持:星动网络